網絡安全監測裝置功能:
部署電力監控系統的安全Ⅰ區、Ⅱ區部署網絡安全監測裝置,采集涉網業務的主機設備,包括監控服務器、保護故障錄波、電量采集裝置、網絡設備及安全設備,實現對網絡安全時間的本監視和管理。
設備參數:
1) 1U整層機箱,整機無旋轉部件;
2) CPU 4核 1.8GHz,8GB 內存;
3) 256GB硬盤容量;
4) 8個自適應網口,1 個B 碼對時接口;
5) 雙路交直流電源獨立供電;
6) 采集信息吞吐量≥600 條/s;
7) 支持監測對象數量≥200;
相關閱讀:
《安徽淮南平圩電廠四期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前公示
發文日期: 2023-04-11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安徽淮南平圩電廠四期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本公示發布后五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于公示期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聯系電話:0551-62376676(兼傳真)
監督電話:0551-62376172
地 址: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懷寧路1766號(230071)
項目名稱:安徽淮南平圩電廠四期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工程
建設單位:安徽淮南平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環評編制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淮南市潘集區平圩鎮
建設項目概況:主體工程建設2×100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除塵、除灰渣及二次循環冷卻系統,配套建設儲灰系統、供排水系統、廢水處理系統等。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措施:
1. 地表水環境:廠區清污分流、雨污分流。運營期經常性和非經常性工業廢水采用“pH調節、混合、澄清、最終中和”處理工藝集中處理后回用;煤泥廢水沉淀后回用于生產;冷卻塔循環水排污水軟化處理后,作為化學水系統、冷卻塔系統和工業用水的補充水;脫硫廢水采用煙氣蒸發工藝零排放;生活污水依托三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
2.大氣環境:項目采用三室五電場低低溫靜電除塵器,高效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低氮燃燒 SCR脫硝,協同法除汞。項目機組廢氣中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經處理滿足《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4/4336-2023)后通過240米排氣筒外排;灰倉、渣庫、石灰石倉、石膏倉等均采用封閉結構,在石灰石倉、灰倉、渣倉頂部各設置布袋除塵器;碎煤系統、輸煤系統全封閉,轉運站、碎煤機室等各轉載點設置抑塵除塵裝置。
3.聲環境:項目選用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用吸聲、隔聲減振措施,主廠房區域采用專業隔聲門、隔聲窗、墻體采用復合吸隔聲材料、墻面穿墻管進行填充處理;鍋爐排汽噪聲噴口安裝放空消聲器,電廠系統吹管提前公示,吹管排口朝向噪聲不敏感區域;送風機、一次風機、引風機管道外增設阻尼材料,本體設置隔聲罩或阻性消聲器;冷卻塔區域西北側至東北側沿圍墻內側設置聲屏障,高度 12米,長約 740米;變壓器布置于廠區中間位置。
4.固體廢物:粉煤灰、爐渣煤等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廢離子交換樹脂和污泥送協議單位處置;廢脫硝催化劑、廢鉛蓄電池等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
5.地下水環境:廠區采取分區防滲,脫硫廢水處理裝置區、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儲油箱、危廢暫存庫等區域作為重點污染防滲區進行防滲處理,機組排水槽、煤泥沉淀池、
臨時堆渣場等作為一般防滲區進行防滲處理。設置地下水跟蹤監測井,對地下水定期監測,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應急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
6.環境風險:項目設置封閉的應急灰庫及堆渣棚;依托現有工程事故應急水池以及配套其他消防設施;在主變壓器處設置1座事故油池,容積為450立方米,在2臺汽輪機合并設有1座事故油坑,容積為72立方米。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建設單位采取了網絡、報紙、張貼布告公示等方式開展公眾參與工作。
有關部門的意見:2022年9月,省自然資源廳對該項目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意見予以備案;2022年11月,省發展改革委對該項目予以核準。2023年3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出具污染物指標來源的承諾函。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